杨凌紫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黄心猕猴桃苗木
猕猴桃发展史
发布时间:2017-01-18

 

猕猴桃被誉为“人间仙果、维c之冠”,其风味独特,富含维生素c、膳食纤维和多种矿物营养,具有清肠健胃功效,是深受消费者青睐的高档水果。随着人们对猕猴桃深入了解和全球商业化开发的兴起,猕猴桃在我国果树产业中的地位大幅提高,已经成为周至县第一大富民朝阳产业,亩均效益第一的优势水果。周至县是全国Zui大的猕猴桃集中产区,面积、产量约占全省一半,也是全县都市农业发展的主导产业。因此,猕猴桃质量安全在西安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周至县猕猴桃产业发展现状
截止2011年,周至县猕猴桃面积37万亩,产量35万吨。周至处于秦岭北麓猕猴桃产业带的核心区域,栽植区属秦岭北麓海拔1000m以下的冲积扇平原,土壤以沙壤土为主,微酸性,富含腐殖酸和矿物质;受秦岭北麓特殊小气候影响,年降雨量、空气湿度、温度非常适合猕猴桃生长需求,是猕猴桃的优生区。
在栽植品种上,九十年代西安选育出了“秦美”,成为全国栽培面积Zui大的猕猴桃品种。近十年,在品种结构调整中,先后引进和选育“海沃德”、“红阳”、“哑特”、“华优”、“翠香”等猕猴桃新优品种,有效地解决了品种结构单一、成熟期集中、应市不均等问题,使得猕猴桃早、中、晚熟品种结构趋于合理,果肉颜色绿、黄、红多彩缤纷,果实甜、酸、酸甜型香气各异,品种遗传基因多元化,满足了不同市场、不同层次、不同消费者的多样化产品需求,猕猴桃产业快速发展。
周至县猕猴桃产业技术水平处于全省、全国前列。近年来,优质猕猴桃示范基地建设成效明显,其中10万亩猕猴桃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1万亩猕猴桃获得欧盟良好农业操作规范认证;5600亩猕猴桃生产基地获得有机食品认证。周至县荣获“中国猕猴桃之乡”、“猕猴桃标准化管理示范县”称号,“周至猕猴桃”被国家质检总局认定为全国唯一的猕猴桃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1年“周至万亩猕猴桃主题公园”被列入陕西省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将为全省树立高标准猕猴桃示范样板。
二、周至县猕猴桃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
目前,猕猴桃果品质量安全问题表现非常突出,根本问题是膨大剂和化学保鲜剂的滥用,严重影响了果实的内在品质;生产过程中存在授粉不充分、果实表面污染、不合理采收等问题,直接影响着果实的商品性。另外,还存在着土壤有机质含量低、重金属超标,果实生理病害和储藏病害等问题。现分述如下:
(一)滥用膨大剂,果实内在品质严重下降
膨大剂是人们对细胞分离素的俗称,主要指氯吡脲即1-(2-氯-4-吡啶基)-3'-苯基脲,商品名有吡效隆、施特优、蓝药、果旺、丰旺等,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猕猴桃上使用,果实膨大作用十分明显,很快被广大果农接受。氯吡脲使用有诸多不利的影响,如导致树体衰弱,抗性下降;果实畸形,商品性降低;货架期短,不耐贮藏等。长期接触氯吡脲会引起体内蛋白质代谢的紊乱、轻度的肺气肿和体形消瘦,尤其对儿童和老人影响较大。目前,国内检测手段完全可以对氯吡脲残留进行检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1500.41.3~1500.41.6—2009,ny1500.50~1500.92—2009)农药氯吡脲的Zui大残留限量为0.05mg/kg。
 
猕猴桃生产过程中,农民对氯吡脲的使用是直接蘸果,每支药剂兑水4至10公斤不等,一般增大50%左右,高浓度使用增大果实一倍以上,使果实变短,果蒂变宽变大或突出,果心变粗变空。果实生理后熟变快,货架期、贮藏期变短,很快后熟变软腐烂,就是消费者常说的“硬着吃不成,软了一包水”,给消费者的消费心理造成了极大伤害。当然,之所以有市场,一是农民果实产量高;二是经销商喜欢大果好经营;三是满足不明真像消费者的心理趋同。因此,彻底查禁大果灵难度很大。
2011年10月,陕西省西安猕猴桃试验站对氯吡脲及五种重金属元素进行了抽样检测。
重金属检测结果为:铜、锌均有检出,其中锌元素污染指数在不同产区、不同品种样品中的差异明显,其污染指数排序为,秦美>海沃德>华优。在楼观、哑柏产区秦美已超警线,在富饶产区中也受到轻度污染。重金属镉未检出。
从检测结果来看,秦美属于老品种,由于市场价位低,果农片面追求产量,加之长期超量使用,膨大剂残留超标非常明显,果实内在品质破坏相当严重,要彻底消除膨大剂还相当难。华优、海沃德、徐香是目前正在发展的优良品种,市场需要果型适中、品质好的产品,大果灵使用浓度低或不用,对果实品质影响不大,能够很快加以控制。另外农药残留超标的情况依然存在。
(二)化学保鲜剂使用,破坏果实生理后熟,严重者无法食用
目前贮藏冷库使用的化学保鲜剂主要在猕猴桃贮藏过程中,适量使用能够延缓果实后熟衰老,延长贮藏期;超量使用,阻碍了乙烯与受体的正常结合,干扰了猕猴桃的正常生理后熟过程,淀粉、纤维素等无法水解转化糖份,果实不能正常后熟变软食用,严重破坏了果实品质。严重影响了猕猴桃在消费者中的声誉。
(三)授粉不充分,影响果实大小和匀整度
猕猴桃属雌雄异株植物,必须良好的传粉才能够充分结实。研究表明所授花粉不同,果实种子多少、果实耐贮性都有差异,同时,美味雄株花粉给中华猕猴桃授粉果实有增大的趋势。如果授粉不充分,果实中种子少,果实匀整度差,易造成畸形果或小果,甚至落果,进而影响到猕猴桃优果率和商品率低。周至县近年来发展的“华优”、“海沃德”两个主栽品种,由于配套授粉树不足,导致授粉不充分,影响了鲜果产量、质量和商品性,成为亟待解决的生产问题。
 
(四)采收不合理,果实成熟度不统一
 
合理的采收制度,是保证猕猴桃生产质量的Zui后一个环节,是达到猕猴桃食用效果的基础。美味猕猴桃采收时可溶性固形物应达到6.5%以上,中华猕猴桃应达到8%以上。中华猕猴桃采收期可溶性固形物在8%-10%之间,早采果、采青果都会影响内在品质。据调查测定,目前采用“t型架”栽植,郁闭的猕猴桃园,采收时上部果实与下部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相差1度,说明同一株树成熟却不一致,就是人们常说的猕猴桃味道不一样。周至县属猕猴桃主产区,由于经销商抢收,早采果、采青果、采露水果、采雨淋果现象经常发生。由于没有合理的采收制度、有效的检测手段,目前猕猴桃采收多是靠经验判断,出现猕猴桃产品成熟度差异较大、果实口感不一的情况,影响了消费者的消费心理。
(五)果面严重污染,影响商品外观
猕猴桃生产的第一目的是鲜果销售,作为商品果必须有良好的外观形象,才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冻害和日芍时有发生,果面粉尘较多,特别是公路沿线猕猴桃园粉尘污染日益严重。周至猕猴桃产区由于靠近城市,猕猴桃园周围碎石采沙现象普遍。周至猕猴桃产区,沿黑河、田峪河分布着50多家采石场,粉尘传播数公里。周至道路四通八达,公路沿线废气、灰尘对1公里范围内的猕猴桃果实造成污染,据检测铜、锌、铅已经有超标情况。因此,周至猕猴桃已经处于轻度污染区。受到污染的猕猴桃,果面出现锈斑、水渍印,颜色发褐变灰,外观性状不整齐,商品性差,直接影响分级包装销售、市场竞争力和经营效益。
三、提高周至县猕猴桃质量安全的对策建议
提高猕猴桃质量安全是产业发展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一项系统工程,仅从单方面解决问题都是不科学的,必须形成解决质量安全问题的系统方案。从单纯强调查禁膨大剂转变为采取优质高效生产技术而自觉消除膨大剂,从农药化肥单因子控制转向品种、栽培、采收、贮运保鲜多因子控制并举,具体措施建议如下:
(一)加大查禁力度,加强监测检验,降低膨大剂、化学保鲜剂和农药残留量
2011年6月陕西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猕猴桃中禁用膨大剂的通知》,虽然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大部分果园还是使用了膨大剂,广大果农仍然局限在眼前利益,尚未从根本上认识到膨大剂的危害性。禁用膨大剂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必须常抓不懈。在禁用膨大剂的同时,综合技术措施必须跟上,从而实现生产优质果品的目标。
首先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果农对猕猴桃质量安全的认识,自觉抵制膨大剂和化学保鲜剂;其次采取强有力行政措施,开展查禁膨大剂和化学保鲜剂联合执法,从源头上控制流入市场;三是推行优质高效生产技术,做到在不使用膨大剂的前提下,仍然能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优质果品;四是采用无公害猕猴桃储藏保鲜技术,推广大帐气调储藏技术,加强储藏冷库管理,杜绝使用化学保鲜剂,还猕猴桃本来自然属性。
 
滥用氯吡苯脲类膨大剂,应将猕猴桃中氯吡苯脲的残留作为猕猴桃质量指标之一。主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必须专业检测检验机构才能完成。
建议县委县政府统筹考虑,在周至设立猕猴桃质量监测点,为掌握产区猕猴桃膨大剂使用量及农药残留情况提供依据,也可接受委托为经销无公害猕猴桃商户提供公正检验。
(二)推行标准化生产,夯实果品质量安全的基础
1、推行标准化建园
“大棚架型”具有架面整齐,光合作用、通风透光一致,叶幕层均匀,果实成熟度统一、果面洁净等优点,周至老果园全部采用“t”型架栽培,有明显缺陷。因此,在新栽植猕猴桃园应大力推行“大棚架型、‘非’字型修剪”, 
改变传统“t”型架栽培方式。一家一户小块果园,行子不要太长,各株行两端支柱可采用门字架,节约成本、简便易行。合理确定留枝量和留果量,标准化果园亩产限定在1500~2000公斤。
2、推广商品花粉授粉技术
目前华优、海沃德授粉树不足,特别是华优发展太快,配套雄株栽植没有跟上,大片果园基本没有授粉树,必须采用商品花粉授粉,才能解决挂果问题,提高坐果率和优果率。选择使用活力达到70%以上的花粉,人工或急需充分授粉,保证生产出优质商品果。
3、增施有机肥
提倡猕猴桃园种植绿肥,对农家肥及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技术,增加果园有机肥使用量。示范“果-畜-沼-肥”循环农业经营模式,使挂果园土壤有机质提高到1.5%以上。减少微生物、重金属等有害物等猕猴桃园的污染。
4、建立产品技术档案
建立猕猴桃生产品种、生育期、成熟度和施肥、喷药的时间、种类、用量、方法等产品技术档案,为猕猴桃质量追溯和合理采收提供依据。
(三)建立合理采收制度,加强贮藏期管理
一是确定各品种的合理采收期。美味猕猴桃采收时可溶性固形物应达到6.5%以上,中华猕猴桃应达到8%以上。
二是推行果实成熟检测。采果前用手持糖量剂检测达到合理期时再进行采收,推行猕猴桃无损检测技术,坚决杜绝早采果、采青果。
三是注意采收方法,减少损伤。据调查目前的粗放采收运输,造成猕猴桃机械伤达到三分之一。采收时一定要轻拿轻放,运输中避免颠簸、碰伤和挤压,尽量减少机械损伤。
三是做好入库预冷及分级包装。入库前一定要进行预冷处理,出库要经过中间过度温度。是根据果实形状、颜色、重量、硬度、干物质量含量等进行智能化精选分级包装,提高商品性。
四是加强贮藏期管理,推广无公害贮藏保鲜技术。控制贮藏温度,推广猕猴桃大帐气调技术,预防贮藏期灰霉病发生,把好猕猴桃质量Zui后一关。
(四)控制面源污染,提升果实商品性和市场竞争力
一是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部门要加强对产地环境的安全性检测、监测、评价,为采取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二是采取隔离措施。沿道路边的猕猴桃园建立绿色隔离墙,也就是将绿篱提高,达到更好的防风防尘作用。
 
三是坚决禁用有机磷、有机氯、菊酯类农药,降低农药残留量;沙石场周边果园严防铅、铬、砷、氟等有害元素超标。
展开全文